我一亲戚卖掉广州360万的房子,全家移民去了瑞典,又花285万在那里买了一套房子。他告诉我:没有两把刷子,最好别来瑞典,否则活得像乞丐。早就耳闻瑞典是北欧福利最佳、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更是诺贝尔奖的诞生地!也是金发碧眼美女的发源地,“Swedish Blonde”已成为国际上颇受推崇的美女标准。瑞典在美女的评选上颇有建树,更是欧洲获得“环球小姐”荣誉最多的国家,第一位“世界小姐”便是瑞典人!
于是让我有了想去这个国家一探究竟的想法!我踏上了去瑞典的飞机。从北京直飞斯德哥尔摩的航程大约10小时,我抵达了阿兰达机场,这机场算是豪华气派,缺点就是在这人工贵,很多都是自助服务。机场内随处可见华为的宣传,还有许多中文标识。
抵达斯德哥尔摩后,当地是典型的欧式建筑,尖顶的房屋、古老的风情,让人联想到童话中的城堡。城市的车辆和行人不多,每一处的风景都格外引人入胜,空气清新得犹如经过了过滤。
斯德哥尔摩,由14个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的城市,清澈的湖水所环绕着,犹如山水画!70多座桥梁巧妙将岛屿连接在一起,于是也被誉为“北方的威尼斯”。若不喜欢自然之美,或许会对这片被湖泊和森林环抱的首都区域感到不解,甚至觉得像是一个乡村!
瑞典的工作环境
在北欧的瑞典,白领的工作时间标准是朝八晚四,有些同事在不到四点的时候就已经离开办公室,回家享受余下的时光,这并不实行严格打卡。跟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相比,瑞典的工作节奏也慢!正规职位有法定的25天年假,五周的假期。如果你不主动休假,公司还会特意催促你去休息!
多数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甚至会额外给5至10天的年假。夏季时,不少人会连续休假一个月。很少很少加班,工作任务也不多,没有考核压力!我们经常不解瑞典怎么撑起这么高的人均GDP的?觉得人均生产力真的低!在丹麦,失业保险也丰厚,这不是简单的失业救济金,而是要买的保险。提供的福利足以让一个人维持基本的生活,如吃饱、穿暖和租住便宜的房子!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流浪,很可能是他们将救济金用于其他非基本生活需求的地方。
瑞典的月均收入高达59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约45000元,年收入则为约54万元人民币。这里的人力成本极高,清洁工这样的普通职位,收入也相当可观。瑞典的贫富差距极小,社会中几乎不存在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瑞典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或许有些保留,但基本上友好乐于助人。
有些瑞典男人也存在酗酒和家庭暴力的行为,但这里的法律对待家庭暴力的态度绝不含糊,对妇女、儿童的保护比较完善。在医院尤其是妇产科,厕所内常贴有多种语言的宣传单,提示遭受家暴的人如何秘密寻求帮助!对于儿童保护更是严格,社会对待虐待儿童的态度严苛,一旦有人举报并查实,政府会介入。
父母在孩子八岁之前共有480个工作日的育儿假,相当于一年半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带薪的,收入会比工作时稍少。法律规定,父母双方必须各自休满90天,剩余时间可以自行分配。此外,父亲还有专门的十天“爸爸假”,用于在孩子出生初期陪伴妻子和新生儿。
在瑞典,生育年龄和孩子数量都灵活,从十八九岁到三十几岁都有可能生育,不同年龄段的父母都可以享受相同的育儿福利。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会因为求职者的性别年龄而歧视,面试过程中也不会问及是否有孩子或是否打算生育的问题。在这里,我几乎没有见过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因为瑞典超长的带薪育儿假、完善的早期教育,让人们不必在家庭事业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当孩子一岁多时,就可以入托上幼儿园,爷爷奶奶也不用长期照顾第三代,最多只是在父母们偶尔享受二人世界时暂时照看孩子。在瑞典,还有一种特别的假期,称为IVAB,用于在家照顾生病的孩子,雇主无需支付薪水,由政府提供补贴。
瑞典的消费水平
亚超,在英国都叫中超,到了这边就都叫亚超。大家看看物价水平,梅林午餐肉卖42.95克朗(约43元人民币),是不是有种抢钱的感觉!
五花肉每公斤约为79.9克朗,牛腿肉和排骨的价格也相似。蔬菜和水果则贵,如大白菜每公斤约26.9克朗,小番茄则高达每公斤99克朗。冰冻蔬菜和水果在当地也十分常见,由于本地蔬菜水果资源匮乏,依赖进口,有些蔬菜和水果通过速冻保存,居民可以买回家解冻后食用。
公共交通的费用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在瑞典首都,一个成年人的月票大约需要900克朗,可以通行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在瑞典,打车不是一种常态,而是一种奢侈的选择!我和我的朋友们仅在几种特殊情境下会打车:一是在外玩至深夜,或许还微醺之际,不愿意等待半小时一班的夜间地铁;二是当我们赶时间,无法等待下一班公交或火车时;三是从外归来,手提重物,身体疲惫不堪,想要一次快速舒适的回家方式。在这些情况之外,我们都喜欢于用公共交通,毕竟打车实在是太贵了!
公交车和火车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乘客的自觉性,根据个人经验,平均每乘坐20次才会遇到一次查票,而且是在非高峰期,车厢内乘客稀少时。在瑞典,经常可以见到自行车少了个轮子或座椅,偷窃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一个公认的高度发达的国家里,自行车盗窃的现象依然频发,这让人颇感意外!多数当地人会为自己的自行车买保险,以防止被盗。对想来到瑞典的人,我想提醒的是,买了自行车,一定要配备一把锁,并确保在不用时将自行车停放在安全的地方!瑞典的免费医疗经常被误解!在这里,小病每年自费上限为1500克朗,超出的部分由国家承担。大病住院完全免费,包括挂号费。住院期间的三餐和其他基本生活开销均由医院承担,患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对于普通病症,可以预约家庭医生,若是急诊情况如儿童发烧等,可以直接前往急诊室。医生检查后,确实需要住院治疗,患者会被立即安排住院,而无需等候。
对于慢性病患者,有专门的医生进行长期跟踪治疗。如果有需要进行手术的情况,按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当然,如果不愿意等待,还可以买一种排队保险,费用不高,一般由公司为员工购买,能在北欧五国及德国等地能找到专家,在两周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瑞典的生活
瑞典没有“坐月子”的传统,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在家带娃还是比较辛苦!社区医院的护士会定期与妈妈交谈,关注她们的情绪状态。我记得当时有位同事提到,自己夜间多次起床照顾宝宝,不忍心叫醒丈夫,因为他第二天要上班。护士听后说:“他白天上班8小时,你白天在家带孩子也辛苦8小时。剩下的时间应该平分照顾孩子的工作,没必要不忍心叫醒他。”
在瑞典,推着婴儿车或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的爸爸随处可见。不论是型男帅哥还是纹身壮汉,都能化身为超级奶爸,这在刚来瑞典时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在瑞典,家长一般不会给大学生生活费,因为大学生可以用助学金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学生也可以兼职,时薪也不低。瑞典从小学到初中,学费和杂费全免,中午还有免费的营养午餐。对于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还有交通补助,而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可以获得每月2000克朗的奖学金。
瑞典重视教育质量,严格规定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得超过30人,尤其是低年级班级。主要是为了教师能够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避免了人数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
瑞典的女人普遍很自信,从她们的穿着风格就能窥见一斑。服装完全随心所欲,但是腿长,肤白貌美,又瘦,当然穿什么都很好看啦。
瑞典的家庭观念深厚,无论男女,一旦有了孩子,生活的重心几乎都会转移到家庭上。节假日大多数时间都用于家庭活动。在恋爱和婚姻中,AA制极为普遍,有孩子的同居情侣也常常在外出就餐时实行AA制。当然,对此的看法因人而异。在饮食文化方面,瑞典目前流行亚洲和西方的融合美食,尤其是以日本料理、中餐、韩餐和越南餐为主。这类餐厅已成为当地的潮流和网红打卡地!
瑞典的冬天由于日照时间短,就亮那么几个小时,还都是阴天,让人感到抑郁!瑞典的纬度高,冬天是又长又少有阳光,有时人们在周末午后的小憩醒来时常感觉已是深夜了!瑞典很小,而在国际音乐界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尤其是硬摇滚和电子音乐领域。而且许多大牌比如麦当娜,Beyonce之类的也会在斯德哥尔摩和哥村开演唱会。除了常规的演唱会,瑞典的夏天到处是各种音乐节活动,街头随处可见庆祝的人群,只要参加文化节、电影节和美食节等活动,生活还是可以丰富多彩一些的,只不过和国内的形式不同罢了。瑞典临海,海产却出奇地昂贵且种类有限,这可能与瑞典人不太频繁地食用水产有关。
瑞典除了基本工作和生活意外,这里还有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发展历程正是人类奋斗、求知、仁爱的百年史!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就备受世界瞩目,至今没有其他奖项可与之媲美。它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奖项,贯穿多个自然和人文学科,代表着世界学术至高无上的荣誉。每年诺贝尔奖的揭晓都吸引着全球媒体和公众的目光。
2017年9月,我们从赫尔辛基飞抵斯德哥尔摩,希望在这里探寻诺贝尔奖的前世今生,也期待去了解瑞典教育的特色。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东海岸,坐拥2.4万个岛屿,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城市内水道纵横,大大小小的岛屿由70多座大桥连接在一起,犹如天幕中镶嵌的群星,散落在茫茫无际的湛蓝之中。这座美丽的城市就是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故乡。
不可错过的诺贝尔博物馆
诺贝尔博物馆坐落在古色古香的斯德哥尔摩老城区,与瑞典皇宫、国家博物馆相邻。走近后你会发现,博物馆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恢宏壮丽。入口只是一扇普通的玻璃门,参观者有序地排队购票进入。展厅面积大约500平方米,庄严而简朴,分为历届获奖人物介绍、诺贝尔奖得主私人物品展览、颁奖典礼影像资料、纪录片展映、书籍及纪念品商店和咖啡厅。
走进主展厅,诺贝尔奖百年发展史就在眼前生动地展开。青霉素的发现、晶体管收音机的发明、柏林墙的倒塌、数码相机的问世、“一战”中红十字会的卓越贡献……一个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罗曼·罗兰、泰戈尔、叶芝、萧伯纳、艾略特、海明威……不同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伟大的作品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让人不得不感慨,诺贝尔奖的发展历程正是人类奋斗、求知、仁爱的百年史!
诺贝尔奖得主私人物品展览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一顶帽子、一条围巾、一双鞋子,简朴的生活琐物让游客们在脑海里想象着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而他们用过的一把剪刀、一辆自行车、一沓稿纸可能就在向我们诉说着某个重大发明前一次可爱的灵感。
在工作人员讲解的过程中,一名游客提出疑问:“诺贝尔为何不设立数学奖?”博物馆讲解员表示,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明确提出设立的奖项反映了其本人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点,但诺贝尔并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因。有说法称,之所以没有设置诺贝尔数学奖是因为诺贝尔与当时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发生过冲突,但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
同行的同事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他奖项的性质和分量一样吗?”我们在博物馆的自助答疑机中找到了答案:诺贝尔捐赠自己95%的财产用于奖金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表彰全世界范围内,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的突出贡献者。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庆典之际,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发。然而,在大众的认知中,只有诺贝尔本人在遗嘱中明确提出的五个奖项才能称为“诺贝尔奖”。
诺贝尔: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诺贝尔的父亲是位发明家,对火药武器研发很有兴趣,同时富有创业精神,生意涉及军火、石油,巅峰时富可敌国,落魄时曾两度破产。诺贝尔早年的理想是当个作家,然而父亲却把他送到国外学习,希望他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
自17岁开始,诺贝尔就在父亲的安排下游历欧洲与美国。与此同时,他还在父亲的化学工厂和实验室里实习,年纪轻轻就对研制炸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经过多次试验,其间发生了好几次事故,终于将硝酸甘油制成了安全炸药。此后,诺贝尔的工厂开遍欧洲20多个国家,雇用了上万名工人。
1896年诺贝尔去世时,早已成为一代工业巨富,名下有90家工厂、355项专利,个人财产达3000多万克朗,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诺贝尔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女,他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一份遗嘱,将财产用于设立奖金基金,也就是今天的诺贝尔奖。
奖金设立后,首次颁发的单奖金额为150782克朗,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100年的工资,此后奖金金额更是连年上涨。如今,3000多万克朗发了117年,不仅没用完还增值近百倍,这全靠科学的投资理财。
哪些人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呢?遗嘱中这样表述——
“所有剩余的可变现资产将按以下方式分配:由我的遗嘱执行人将资金转换为安全证券,设立基金,其利息将作为奖励,每年给予那些在上一年为全人类最大利益做出贡献的人。
利息平均分成五份,分配如下:
一份给予在物理学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者(奖项由瑞典科学院颁发);
一份给予做出最重要化学发现或改进者(奖项由瑞典科学院颁发);
一份给予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者(奖项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颁发);
一份给予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最杰出作品者(奖项由瑞典文学院颁发);
一份给予为增进各国间的友谊、取消或裁减常备军、建立和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多或最佳努力者(奖项由挪威议会遴选出的五人委员会颁发)。
我明确希望授予奖励时不考虑(获奖人的)国籍,将奖励颁给最有价值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是斯堪的纳维亚人。”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等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就是本人的成就和贡献。
然而,遗嘱公布后却引起舆论哗然,当时很多人认为,不把遗产捐给瑞典就是不爱国。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金,结果院长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捐给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拒绝参加研究评奖细则的会议。后来经过遗嘱执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国王在1898年宣布遗嘱生效。1901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近年来,诺贝尔奖带给广大中国人的深刻记忆应该是莫言和屠呦呦获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报告大厅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时,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学家、文学爱好者和学生们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莫言的文学跨越国界,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如今,不论是文学、医学,还是物理、化学领域,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融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为了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科研小组,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去啃科研中的“硬骨头”,而所有科研成果的受益者将是全人类,不分国界。
百年之前的诺贝尔没有将奖项局限在本国,而是决定奖励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来自全世界的杰出人才。他说:“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这样的远见和胸襟让人敬佩,这也是诺贝尔奖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你了解瑞典的大学教育吗?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瑞典多年来一直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瑞典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制度公平,福利水平高,自然环境保护得当,科研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创新成果领先。
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瑞典,孕育了汽车品牌沃尔沃、家居品牌宜家、时尚品牌H&M和空气净化品牌Blue Air。此外,起搏器、安全带、拉链等发明也来自瑞典。这种令世界瞩目的创造力从何而来?我们期待从瑞典教育中探究一二。
瑞典拥有历史悠久的大学教育,在全国40多所大学中,乌普萨拉大学成立于1477年,历史最为悠久。隆德大学常年稳居世界百强名校之列,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乌普萨拉大学紧随其后。除此之外,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哥德堡大学等院校在专业领域成果斐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隆德大学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前后,瑞典的大学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学生可以申请花50克朗(约人民币36元)买一张诺贝尔奖晚宴的门票,如果有幸被选中,将与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皇室成员和世界政要共享佳肴。
此外,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将在颁奖典礼后被邀请在瑞典各个大学举行巡回讲座,学生将有机会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甚至在提问环节面对面直接交流。斯德哥尔摩大学、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和皇家理工学院还会组织一年一度的“睡帽派对”,与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庆祝到深夜。诺奖在瑞典各个大学备受追捧,也折射出当地高等教育体系一贯尊崇知识、学术、科研的价值文化导向。
自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除因战时中断,每年的12月10日,颁奖典礼都会如期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晚宴则在市政厅进行。每年的这一天,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皇室成员、政府官员、各国外交使节等上千人相聚在市政厅的蓝厅,享用瑞典手艺最棒的厨师精心烹制的佳肴。
据市政厅工作人员介绍,挑选负责制作晚宴的厨师和选择菜品就要花去半年时间,需要经过反复比较、推敲后才最终确定。2018年,3亿人观看了诺贝尔晚宴直播,被称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晚餐”。
每年诺贝尔盛宴之后,当地的Stadshus Kallaren餐厅会按照当年晚宴的菜单,适时推出同款大餐,提前一个星期预约即可。我们探访时也顺便体验了一把诺贝尔奖得主食用的美味,真是有趣的经历!
餐厅墙壁上悬挂着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的照片,每把椅子下都有获奖者的亲笔签名,而餐具则是当年晚宴使用过后迁移至此,十分难得。菜单上只有瑞典语,我看不明白,只记得满桌的传统北欧美食。有意思的是,餐后咖啡搭配的诺贝尔奖章巧克力,同行的好几位同事都舍不得吃掉,打算带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或是自己留作纪念。
在瑞典的行程结束了,这里的所见所感都与诺贝尔有关,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和爱的追求以及人类发自本能的同理心。无论兴趣何在,我们的视野都应该比眼前的世界大一点,再大一点。唯有心系寰宇,才有远走的冲动;唯有心怀苍穹,才可走向远方。
武汉布瑞尼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