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互鉴
T- T+
北欧看广西:探访语言学巨匠王力故乡:求学韧劲为后人追随
分享到:

(本报特派记者 玉林报道)11月22日,“鬱见美好共享未来——海外媒体玉林行”采访团走进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探访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的故乡,在其文脉原乡找寻先生过往的印记,求索其求学、做学问的韧劲。

王力系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人,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享誉中外的一代文化巨匠。王力毕生从事语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这句诗句道出了王力先生的学术生涯及成就。

在王力的故乡玉林市博白县,王力的足迹仍可寻觅。走进王力书院,这座客家民居风格的建筑吸引不少参观者。

书院中庭上方的设计采用了活字印刷板凹凸造型,展现出汉字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其顶部文字的灵感便来源于王力的《博白方音实验录》。书院珍藏着王力的大量著作和珍贵的手稿文件,并以“王力与十四箱书的故事”场景展示,让观众感受其不平凡的一生。

高小毕业后王力因家贫辍学,但他仍坚持自学,17岁时在家自办私塾教育幼弟,21岁时受聘到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李氏开国学校执教三年,后在校长李慎西、教师李春馨等乡贤的资助下,踏上外出求学之路。


在博白县浪平镇新旺村大车坪屯,“十四箱书的故事”依旧为这里的民众所津津乐道:1920年,受同县文人李荫田之聘,王力到大车坪李氏家塾执教。同年,王力得一学生家长借书14箱,箱中藏书丰富,经史子集俱全,此后,王力便刻苦研读这14箱书,从此有了深厚的文化储备积累。

王力先后赴中国上海、北京及法国巴黎求学,1932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王力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本,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代表作有《汉语史稿》《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等,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一代宗师。

“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还有崇高的目的,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王力在给儿女的遗嘱中如是写道。

作为一代名师,王力一生中育人无数,桃李满园。目前,“王力”这一文化符号已深深融入到博白县的教育事业中。博白县王力中学学子入学时,老师都会发一本《王力传》给学生阅读,希望学生们学习王力先生做学问的韧劲。受王力影响,新仲村很重视教育,长辈都把王力的事迹讲给后辈听,教育子女要勤学、要奋斗,用知识改变命运,该村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考上大学。

多年来,“王力”已然发展为玉林市及博白县的一个文化符号,有富有代表性的王力书院、王力故居、大平坡水楼、王力大道、王力中学、王力书吧、王力奖学协会等等。

博白县积极打造王力文化品牌和“书香文化”的文旅品牌,以王力书院、王力故居和大良大平坡水楼为重点,联合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王力·书香景区。该县将王力文化作为社科专项课题研究,并推动王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王力文化“七个一”工程,即一台戏、一本书、一个书院、一个故居、一所学校、一个基地、一个奖学协会,助推全域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让大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提升博白文化软实力和博白知名度、美誉度。(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广告位1
广告位2